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三下乡 | 青春建功实践行,民族团结谱华章
时间:2023年07月25日   作者:   编辑:xn_hanhong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现阶段目标,7月4日至7月9日,西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含弘学院“丹心筑梦”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团前往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开展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乡村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团队结合学科专业交叉特色,围绕易地搬迁成果调研、“萤火”计划支教、产业发展建言、少数民族区域脱贫攻坚模式探究等系列活动,以青春力量注入社会实践,扎实推进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异地搬迁填盛景,民安富室填新章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难度最大、投入最多的专项扶贫工程。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共计8518户31674人,建成13个安置点,涉及8个乡镇(街道)240个小组(包括28个村整村搬迁)。搬迁完成后,东川区按照“稳得住、可融入、能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抓好后续扶持工作,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的制度体系设计、产业就业帮扶与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当地工作人员带领下,实践团先后参观了东川区移民新区管委会、昆明市东川区易地扶贫搬迁村史馆、易地搬迁人员就业服务站,深入东川区铜都街道铜源社区十多户易地搬迁家庭,对移民生活情况、家庭组成与收入、补贴政策的落实情况等进行了详尽的调研,感受居民生活条件的巨大改善与居民幸福感的极大提升。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关于东川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产业发展情况座谈会上,东川区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彦,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欢、区移民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磊、区农业农村局、区教育体育局以及区文化旅游局各领导从乡村振兴、农业、卫生、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等多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东川区脱贫攻坚以来巨大成果和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路线,推动东川建设走深走实。含弘学院团委书记宇杰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就此次活动落地实施开展深度交流。


“萤火”计划赴星光,温暖童心筑梦行

实践团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阿旺镇中心小学开展“萤火”计划支教活动,以丰富、有趣和安全为教学原则,包含“吾乡吾土,爱我家国”“创新创意,童梦振羽”和“心语心声,“学科赋能”三大模块。课程涵盖爱国教育、民族团结、普法宣传、创意AI科普和身心健康等特色课程,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方位切实关爱乡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萤火成炬,筑梦童年,实践团将理论宣传深度融入民族团结中,将理论宣传深度融入民族团结中,让民族团结的思想扎根在每个孩子的心里,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童心筑梦,茁壮成长。


共栽民族团结花,齐结发展繁荣果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践团队于阿旺镇文化综合服务中心彝族文化馆、太阳谷·千鼓彝寨参观学习,了解彝族农耕、服饰、节日等文化,以及脱贫攻坚以来彝族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采取“集中学习+分散入户”的方式在阿旺镇彝族聚居村落期黑村、红土地镇花石头,对当地居民生活现状、彝族习俗保留程度、多民族融合情况以及政府对当地农户的帮扶力度以及产业发展进行调研。

此外,实践团在昆明市东川区成长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创举人陈高川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企业绿色大棚芦笋种植。作为云南省龙头企业,该企业采取“产、学、研”结合的形式,建设集良种选育、设施规模化栽培、产品生产、加工及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示范基地。扶持带动贫困户获取收益、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和农户致富增收途径。“举目眺望皆是热土,积步跬行不忘初心” 陈先生感叹道。正是这类现代农业产业逐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平稳增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才有如今供给保障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的“三强”乡村农业产业振兴,增强了脱贫地区和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本次实践活动立足新征程,面向新时代,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实践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积极作为,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