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西南大学 2022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时间:2022年04月18日   作者:   编辑:创新创业学院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各学院(部、所、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组织好学校 2022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省级、国家级赛事选拔培育优秀项目。根据《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2〕2 号)的相关要求,学校举办西南大学 2022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大赛在学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实施。各二级学院(部、所、中心)成立大赛工作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

二、参赛对象

全体在读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毕业 5 年内(2017年以后毕业)的校友(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均可参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 35 岁(1987年3月1日之后出生)。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 3 人 ,原则上不超过 15 人,允许跨院组织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三、大赛内容

高教主赛道(大陆参赛项目、国际参赛项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命题赛道。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各赛道要求)。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 四) 学校 2022 年校级及以上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特殊情况须参加;鼓励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合作转化项目、投入实际运营创业项目、与企业合作项目、校友创业项目、往届已结题的优秀大创项目、“ 挑战杯”优秀项目参赛 。

五、各赛道要求

高教主赛道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学习阶段、所处创业阶段分为本科生创意组、本科生初创组、本科生成长组、研究生创意组、研究生初创组、研究生成长组,并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一)高教主赛道

1. 参赛项目类型

①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②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③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④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2. 参赛组别和对象

在高教主赛道中,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个组别。具体参赛组别如下:

(1) 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② 本科生创意组: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须均为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研究生创意组: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科生。

③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科生创意组或研究生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④ 本科生创意组、研究生创意组重点培育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水平项目(如:围绕高水平论文、科研项目,国家级科技奖励等核心技术打造创新创业项目)参赛。

(2 ) 本科生初创组、研究生初创组

①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满未满 3 年(2019 年 3 月 1 日后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 本科生初创组:参赛申报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即 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研究生初创组:参赛申报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 2017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

④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51%。

(3 ) 本科生成长组、研究生成长组

①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年以上(2019 年 3 月 1日前注册)。

②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③ 本科生成长组:参赛申报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科学生(即 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研究生成长组:参赛申报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 2017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

④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3. 国际参赛项目遴选另行通知。

(二)“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

参加“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赛道的项目须为参加“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活动的项目。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要在推进农业农村、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 实效性和 可持续性

1. 参赛对象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 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 参赛组别

(1 ) 公益组

①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②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 ) 创意组

①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②参赛项目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 ) 创业组

①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②参赛项目在 2022 年 4 月 8 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 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1.本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 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 3 人,不多于 15 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2.项目负责人须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 2017 年之后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 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2 年 7 月 31 日前正式入职)

3.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

4.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有其他语言需求,请联系大赛组委会。

5. 赛程安排:征集命题(企业申报、4 月 30 日前) — 命题发布( 国赛组委会发布 、5 月上旬 ) — 参赛报名(同主赛道 、6 月前) — 学校选拔(路演答辩、市赛前完成)— 参加市赛(与主赛道同步)

6. 产业赛道参赛项目遴选、参赛报名、奖项设置等另行通知。

六、赛程安排

(一)核对修改各单位负责人(2022 年 4 月 22 日前)

请各单位核对“互联网+”大赛工作负责领导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附件 1-1),如有人员变动或工作调整,请重新完整填写《西南大学“互联网+”大赛工作负责领导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表》(附件 1-2),于 2022 年 年 4 月 22 日 12:00 前将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11249019@qq.com。该项赛事涉及本科生、研究生,包含科研项目等方面,请各单位统筹考虑,按时提交。

请负责领导工作人员加入西南大学“ 互联网+”大赛工作群

(二)项目挖掘和培育(2021 年  12 月—2022 年 5 月)

本阶段主要进行宣传动员、组建团队、挖掘和培育项目,学校提供《中国国际“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7 届总结及案例分析》(附件 2)用于宣传了解大赛,请大家仔细阅读。

学校将邀请创新创业方面专家进行系列培训(时间另行通知)。

(三)参赛报名(2022 年 5 月 11 日前

1.学院申报。各团队准备并完善作品,参赛者(含毕业生)将项目路演网评 PPT(文件名为赛道组别+项目名称+团队负责人姓名+电话,参考模板见附件 3 )以及填写的《大赛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 4 )提交至所在学院(部、所、中心),申报参赛 。

2.网上申报。所有参赛团队还须在大赛官方系统进行网上申报,报名系统已开放。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网上报名(官网报名流程见附件 5)。网上申报只需提交项目商业计划书

3.国际参赛项目通过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官网进行报名(网址:www.pilcchina.org),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四)院级遴选(2022 年 5 月 13 日前)

1. 各单位组织网报参赛人数应不少于在校生人数 55% ,报名项目数需达到学校分配任务数 (附件 6 ) 

2. 院级选拔,择优遴选推荐进入学校复赛环节(各学院推荐不超过20个项目,往届国赛成绩突出的学院可适当增加) 。

3.各单位汇总 PPT 及《大赛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 4),于 5 月 13 日前以压缩包形式(包含一份项目申报汇总表和本单位所有项目 PPT,文件名为单位名称+单位负责人姓名+电话)
统一发送至大赛邮箱:
38688526@qq.com

学校将公布各单位报名团队项目数、参赛学生人次等信息 

(五)校级复赛(2022 年 5 月 16-20 日)

复赛采取文本评审,根据评分参考细则对项目进行网络评审和会评,按项目所得分依次排序,排名前 120 个参赛团队晋级校级决赛,同时复赛将直接评出铜奖、优秀奖共 230 个。

(六)校级决赛(2022 年 5 月 下旬-6 月上旬)

入围决赛项目根据学校相关要求,进行现场路演答辩,决出金奖,遴选出优秀项目参加市赛。(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七 ) 项目打磨与省赛项目推荐遴选(2022 年 4 月—7 月 )

校赛举办期间,学校将组织创新创业导师对校赛中表现优异的参赛项目进行一系列项目打磨与辅导活动,最终按照市教委分配名额择优遴选项目代表学校参加重庆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七、奖项设定与奖励政策

(一)奖项设置 ( 不含产业赛道 )

1.校赛设置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其中金奖 50 个、银奖 70 个、铜奖 80 个,优秀奖 150 个。(不含产业赛道,将另设

2.根据学院(部、所、中心)推荐项目数及参赛情况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3.学校颁发奖励证书。

(二)奖励说明

1.校赛根据《西南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附件 7)相关要求进行奖励。

2.重庆市发布较大激励措施《重庆市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十条激励措施(试行)》(附件 8)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备赛工作,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加强领导,统筹资源,尽早谋划,制定方案,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推进机制,全力做好师生培训动员、指导教师配置、参赛组织、项目报送等工作。

(二)提高思想认识

深刻认识大赛对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及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推动作用。充分调动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等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把提高研究生和教师、优秀校友参与度作为拓宽项目来源、提升项目层次的重要方面来抓,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切实把好项目的质量关。

(三)做好宣传动员

各单位要认真做好大赛全程的宣传工作,注重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新闻平台在学生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赛事的影响力与品牌传播力。积极发动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硕士、博士)和毕业 5 年内校友组队参赛。要深入挖掘校友资源,鼓励符合条件的校友创业项目参加竞赛,发挥大赛的品牌宣传作用,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

(四)创新体制机制

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校科研成果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源泉,大赛是高校科研成果的展示和转化平台。要积极探索建立教师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推动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九、竞赛信息交流渠道

(一)本次大赛工作办公室设在创新创业学院。

赛事咨询:黄 楠 李 腊

联系电话:023-68254629

(二)有关事项通知、问题答疑或交流组队,可加入西南大学第八届“互联网+”大赛官方 QQ 群,群号:674591857。


附件:

1-1. 西南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负责领导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核对表

1-2. 西南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工作负责领导及工作人员基本信息表

2.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1-7 届总结及案例分析

3. “互联网+”大赛路演 PPT 简化版参考模板

4. 西南大学 2022 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汇总表

5.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官网报名流程

6. 西南大学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各学院项目分配任务表

7. 《西南大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励办法》(西校〔2021〕345 号)

8. 《重庆市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十条激励措施》(渝教高发〔2021〕12 号)

9. 《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22〕2 号)



创新创业学院
2022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