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举办第二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通知
时间:2022年10月13日   作者:   编辑:xn_cxcy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关于举办第二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的通知


各学院(部、所、中心):

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汇聚高校智力与社会资源,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点、痛点及难点问题,架起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桥梁,真题真做,助力重庆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特举办第二届重庆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创意点亮乡村 创新助力振兴

二、大赛时间

2022年9月-12月

三、组织机构

(一)主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乡村振兴局、重庆市供销合作社、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二)承办单位

西南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重庆新发展生态修复与产业研究院。

四、大赛内容

本届赛事分为三个赛道:两个专项赛赛道和一个常规赛赛道。专项赛分为“三社”融合如何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赛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利用创意设计专项赛,常规赛与武隆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合并开展。各赛道单独评审评奖,支持各高校鼓励本校师生多赛道参赛并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其中的赛题进行设计或创作。具体为:

(一)赛道一:“三社”融合如何服务乡村产业发展专项赛

赛点:武隆区沧沟乡

“三社”即供销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农村信用社(重庆农商行),如何探索和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对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赛道以武隆区沧沟乡为调研对象,参赛团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或线上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三社”融合开展情况,理解重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内涵和实质,分析解剖“三社”融合发展面临的困难、找准存在的短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针对“三社”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路径和举措进行研究和创新。

赛题1:沧沟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思路,探索“三社”融合在推动“三变”方面发挥的作用

通过深化“三变”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了新路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三社”融合用市场化的方式融入“三变”改革,为“三变”改革赋能。通过研究沧沟乡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的“村社共建”模式,探索沧沟乡供销社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共同发展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

赛题2:沧沟乡村级综合服务社经营现状和村民服务需求调研

围绕武隆区沧沟乡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服务种类和服务功能,通过采取上门走访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在家村民等方式,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社功能的意见建议,找准打通农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短板,为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找到路径。

赛题3:沧沟乡供销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创新发展模式研讨

结合武隆区沧沟乡乡村振兴和农文旅三产融合特色,针对沧沟乡农村经济合作社发展状况和农文旅融合发展与地方特色产业资源条件,深入研究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在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产、资源、资料的“三资”特征,为沧沟乡供销合作社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提供创新发展的模式建议。

(二)赛道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利用创意设计专项赛

赛点:大渡口区跳磴镇新合村

赛题4: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利用创意设计

以大渡口区跳磴镇新合村历史遗留修复矿山及其所在村社约50公顷的区域为创意设计对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理念,以宣传和转化矿区生态价值为导向,以服务农、文、旅产业发展和提升群众人居环境为目标,带动乡村整体发展。参赛团队应深度挖掘矿区及其周边乡村的地质景观、森林生态、乡村肌理等,结合人文历史、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利用发散性思维,对矿区整体或局部区域进行创意设计。本赛道为开放性赛题,创意设计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矿山遗迹展示、生态旅游、主题活动策划、概念规划、景观设计等,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创作出景观协调、创意新颖、特色鲜明的作品,助力昔日的废弃矿山实现有效合理利用,转化生态产品价值。

(三)赛道三:常规赛(武隆大学生旅游创意大赛)

赛点:武隆区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

赛题5: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营销推广与品牌塑造

结合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发展实际,针对景区整体或其中一个项目(如仙女红茶),立足不同类型的文化旅游需求和市场特点,设计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分析、营销定位、形象设计、项目创意、销售渠道选择、品牌塑造路径等内容在内的创意文案、视频、音频、图集等。方案应突出创新性、市场性、时代性,最大可能地实现景区营销推广效益最大化。

赛题6: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创意旅游产品开发

参考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旅游开发规划,特别是其中的功能分区和开发方向,以婚恋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为主题,结合武隆区地脉和文脉,在现有飞天之吻、8D影院、贡茶园、巴古石林等景点基础上,充分挖掘白马山旅游资源,准确定位客源群体,创新开发具有原创性且能够突出主题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类型可以包括研学旅行、运动旅游、艺术旅行、康养旅游、婚恋旅游、农业旅游、数字旅游、节庆活动、避暑旅游等,要求产品区别于仙女山,具有落地性。

赛题7:武隆区文创商品创新设计

充分分析武隆区“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立足婚恋文化、茶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以全新的思维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设计“展示重庆元素、具有武陵山特色、体现武隆区域印记”的原创文创商品(如仙女红茶包装设计、特色伴手礼等),重点突出商品的地域性、纪念性、实用性、工艺性和生活化。旅游商品呈现形式不限,可以是实物、样品、模型、设计稿等。

赛题8: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景观环境优化设计

针对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内外部环境进行整治、改造和提升。可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天尺情缘景区综合环境(包括环境卫生、厕所、经营环境、标识系统和内部村庄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飞天之吻”项目美化提升;渝湘复线—天尺情缘交通通道综合环境提升改造等。

五、赛程安排

(一)大赛启动(9月下旬-10月上旬)。发布大赛通知,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大赛内容、安排等,大赛正式启动。

(二)大赛培训(10月中上旬)。组织参赛或拟参赛团队开展大赛培训,邀请大赛专家、赛点有关人员对大赛规则、赛点情况、赛题解读、优秀案例分享、矿山修复、“三社”融合相关政策知识等进行培训,以拓展参赛团队设计思路,帮助其完成大赛作品。

(三)注册报名和作品征集(10月中旬-11月中旬)。参赛团队在“重庆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官网”(以下简称大赛官网)(访问地址:www.cqdxsxczx.com)上注册、报名(一个团队仅需注册一个账号),填写参赛高校、指导老师、项目负责人、团队成员等报名信息、下载赛点资料包。报名及参赛作品上传截止时间为11月14日24:00,超过指定时间、不按要求提供材料或材料不完整的团队将取消参赛资格。

(四)校级初赛(11月中旬)。完成校级比赛,决出优秀参赛作品,并在11月20日24:00前按要求在大赛官网内推荐至市级复赛。

(五)市级复赛(11月下旬)。根据提交的项目设计方案,组织相关专家评委以背靠背盲评方式在大赛官网上进行市级复赛评审,对作品进行综合打分排名,并按上述规定比例或数量遴选团队进入决赛。

(六)提升训练(12月初)。对进入市级决赛的团队进行提升训练。目的:一是加强专业培训及学术交流,提升专业认知能力;二是促进团队深入了解乡村,作品更加贴合乡村需求;三是帮助和促进团队完成项目概念方案,更具有落地性。

(七)市级决赛(12月底)。决赛团队进行作品陈述答辩,由专家评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作品进行评选,并产生相应奖项。

(八)颁奖典礼(2023年1-2月)。择机与赛点大型活动或其他适宜活动合并开展,拟邀请相关领导、社会知名人士等为获奖者颁奖。

(九)推广转化(2023年2月-2023年4月)。组委会和赛点共同推进并支持优秀作品在赛点的转化落地,支持学生运用当地特殊资源进行创业。

六、赛程赛制

本次赛事不区分本专科院校,常规赛和专项赛赛程均分为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和市级决赛。校级初赛由各高校完成项目的校内遴选,并推荐至市级复赛。市级复赛以专家线上评审的方式进行。市级决赛原则上以线下陈述答辩形式举行。常规赛每所高校推荐不超过8个作品进入市级复赛,专项赛每个赛道每所高校推荐不超过4个作品进入市级复赛。

七、奖项设置

分赛道(常规赛1个、专项赛2个)分别设置作品奖和组织奖,具体如下:

(一)作品奖。以入围市级复赛的总作品量为基数,市级复赛成绩排名前10%或前30名(专项赛前15名)的作品(二者取数小者)进入市级决赛(其中专科院校作品占市级决赛总数量比例不低于10%),市级复赛作品按成绩排序15%定为大赛二等奖,25%定为大赛三等奖;市级决赛角逐特等奖和一等奖,其中30%为特等奖,其余均为一等奖。大赛对前三名颁发奖金,对三等奖及以上者均颁发由主办单位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对入围市级复赛但未获奖者,颁发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市级复赛入围奖荣誉证书。

二)组织奖。设优秀组织单位、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组织工作者若干,优先从获奖作品单位和指导老师中遴选,由主办单位联合颁发获奖证书。

若出现因成绩并列需增加名额等特殊情况,由组委会秘书处共同商议一致决定;若上述计算比例为小数,按四舍五入取整处理。

八、提交资料及作品要求

(一)参赛团队按要求在大赛官网上注册、报名、上传和修改参赛作品。

(二)作品规格

1.作品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调研报告、策划方案、图件展示、视频(音频)制作、影视剧本等类型。以上类型可单独提供,也可组合提供。但非文本类的作品形式(如音视频、展示图等)需同时提供设计说明。

2.各类型作品格式如下:

文本类作品:PDF格式,A4竖版,小三号仿宋字体,行间距28磅,字数不超过10000字,命名格式为“高校名称-赛题X-项目名称”。

图件类作品:PDF格式,A3横版,页码不多于20页,命名格式为“高校名称-赛题X-项目名称”。

视(音)频类作品:以MP4格式提交,分辨率720P或1080P,横屏画幅宽高比为16:9,竖屏画幅宽高比为9:16或9:20。视频画面清晰、声音饱满,时长控制在2-5分钟,总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命名格式为“高校名称-赛题X-项目名称”。

3.进入市级决赛的参赛团队需再制作PPT供现场陈述展示,排版美观,格式不限。

(三)参赛者承诺

1.作品创作元素与乡村文化关联,围绕乡村文化、历史遗迹、民俗民风、乡村生态等进行创作;使用被国家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等进行创作并附上说明。

2.参赛作品为参赛者原创作品,知识产权清晰,不存在任何法律纠纷,参赛者对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对已经转化落地的作品拥有署名权。

3.大赛组委会拥有作品的公开展示及出版权,对获奖作品组委会拥有优先转让权,赛点对获奖作品具有优先使用权,组委会和赛点可以使用参赛作品进行媒体宣传与展示(若涉及产生直接商业利益则需与参赛团队协商)。参赛者在大赛官网上报名即代表认可该事项。

九、注意事项

(一)参赛团队及其成员应全面了解本次大赛规则。凡提交参赛作品者,视同已全面了解并接受大赛规则,自愿受其约束。

(二)参赛团队调研期间,需高度注意人身安全及疫情防护,避免在极端天气和恶劣环境下开展调研。日常下乡调研期间,团队须自行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积极配合地方防疫工作。

(三)所有参赛作品应为原创设计,因作品带来的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团队及其成员自行承担。如有剽窃、抄袭等违规现象,经大赛监察与仲裁组核实后,酌情降级或取消竞赛资格。

(四)参赛团队及其成员对上述承诺无异议,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五)组委会可根据赛事推进实际情况及不可抗拒的因素(自然灾害、政策性调整、疫情等)对方案进行局部调整。

十、联系方式

赛事咨询:李腊、李涛

联系电话:15215064087、023-68254629

参赛QQ群:


大赛公众号:




创新创业学院  

20221013